不断重启:解读抽象画家肖恩·斯库利

肖恩·斯库利是个理想的采访对象——精力充沛、反应灵敏、有问必答;同时,他又是一个狡黠的受访者——他的内心有一个剧本,无论问题是什么,最终都会走向他预设的方向。

抽象艺术家斯库利出生于爱尔兰,早年对德国颇有好感,此后定居并“移情”美国。“纽约人可能有时候有些粗鲁,但他们很直接。”肖恩·斯库利喜欢这种诚实,说起英国,却是不情不愿,“英国人说‘好像是’、‘可能是’、但就是不说到底是不是。”他说,然而傲娇的语气又十足符合英国腔调。事实上,斯库利对于英国的复杂情感也与他的青少年经历有关。

1945年,肖恩·斯库利出生于爱尔兰一个贫穷的家中,甚至居无定所,时不时需要留宿亲戚家中。4岁时,斯库利举家迁往英格兰贫民窟。15岁时,他开始工作,“在各种手工作坊里当小工”,差点就变成那种街头不良少年,“会偷车什么的。”转机发生在艺术学校,“是一所夜校,那里让我这种没有教育机会的人得到了教育。”对于斯库利当时所生活的环境来说,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,“我是我们家,以至于整个街区唯一一个上大学的人。”

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现实主义肖像画的训练之后,肖恩·斯库利受到明显的影响,在那个时期,他画了一系列表现主义的作品。然而很快,他就对这些感到不耐烦了,他想要探险,想要尝试抽象的表现方式。“我的创作开始渐渐倾向于思维性与结构性。”斯库利说。

1970 年代,肖恩·斯库利到来纽约,和一群来自爱尔兰的年轻艺术家生活在租金便宜的公寓里。“当时的纽约,充满各种矛盾,是我在欧洲从未体验过的。”斯库利在此期间画了一系列极简主义的作品,努力地接触画廊,努力地卖画,“只有这样我才能在这里生存下来。”

然而,当有人告诉他,波普艺术正当其时,他的作品非常符合那时的潮流,能卖得不错时,斯库利却推翻了自己。他说:

被酒店、豪宅、金融巨头放在他们的大堂里作为装饰,而这是斯库利所不愿意看到的。“我开始把很多的画法拼接在一起,以一种难以解释的方式。”斯库利在那一时期创作了一系列色调黑暗的作品,《耳语》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,“这种色调有一种沉思的感觉,把现实拆散结构,然后重新组合。”即使在物理性上,也仿佛在应征这一时期他作品的结构特性,“作品的尺寸很大,在展出时也需要先拆解,然后到了画廊再组装起来。”

现在,斯库利已经以他标志性的大尺幅作品为大众所知。画面上布满了色块与线条,充分显示了他的个人风格。作为目前在世的最重要的抽象艺术大师之一,肖恩· 斯库利(Sean Scully)中国巡展第二部“肖恩·斯库利:抵抗与坚持, 绘画,1967-2015 伦敦纽约”于9 月巡展至广东美术馆。随后,他的巨型雕塑《积聚》日前又亮相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,出现在龙腾大道丰谷路口,并将在展览结束后继续展至年底,成为黄埔江畔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。

《积聚》回应了今天中西之间的贸易活动,及中国作为世界钢铁之都的地位。作品由83 个钢铁框架堆叠而成,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材料本身——作为容器所承载之“轻”与其自身之“重”。同时,以中国书法传统的角度看,斯库利又试图以作品证明,力量可以通过线条与空的空间来体现。在《积聚》中,他探索了严谨秩序与主观空间之间的张力:作品如同书法,通过有限结构、开放空间与角度的把玩,共同创造故事与情感的产生。

斯库利说,“我想中国现在是世界的钢铁首都,因此我在这里制作了它,并将其命名为《积聚》。它们是堆砌起来的箱子,但由于肉体被取走,只剩下一副副骨架。这样,你可以在周边走动,与此同时,你可以创作自己的绘画,伴随不断地走动,你的画作也决不会重复。其最终意义在一种不朽的力量和观众的参与。”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